9月13日,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《上海高质量推进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行动方案》 168配资,方案明确,打造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场景。
从七方面打造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场景,一是加快推动金融与科技融合应用。推动金融基础设施、金融机构等通过向金融科技企业采购、外包、合作共建等形式获得专业化服务。鼓励上海市国资金融机构率先开放应用场景等资源,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场景试验。支持科技企业以应用场景为牵引,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创新、打造优质金融科技产品。
二是推进金融业信息化核心技术安全可控。聚焦信创发展趋势,支持芯片、操作系统、数据库等领域核心技术创新,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金融领域信息技术创新生态体系,持续提升金融关键软硬件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。推动在沪金融基础设施、金融机构等基于有关安全和密码标准推进金融核心系统重构升级,推动实现商用密码在金融领域的全面应用,维护金融核心系统自主、稳定、安全运行。
三是支持开放银行建设。推动银行在客户授权的基础上,通过开放技术接口等加强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,与金融机构、科技公司等合作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。推动开放银行标准制定,促进不同机构间系统互联互通,形成开放协作生态体系。支持银行利用上海融资信用服务平台、上海数据交易所等强化数据资源应用,加强全流程的数字化赋能。
四是加快发展资产管理科技。发挥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优势,促进资产管理科技发展。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加快打造“上证链”“上证云”等新一代数字金融底座。支持智能投顾发展,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、定制化的资产管理服务。鼓励资产管理机构在交易、风控、客服等方面提升科技赋能水平,进一步完善服务流程,提高运营效率和风险防范水平。
五是深化保险科技创新。支持保险机构运用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,在保险定价、承保核保、定损理赔、风控反欺诈等方面开展创新,提升保险保障水平。支持上海保险交易所持续推动保险业务平台、保险中介服务平台等建设,打造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自主可控的金融基础设施,促进数据要素资源共享与融合应用。
六是推动支付结算服务数字化转型。鼓励银行、支付机构推进支付服务向移动化、智能化、场景化方向发展。支持上海清算所、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公司、中国银联等支付系统、清结算基础设施加强科技赋能,提升服务水平。推动支付领域国际合作,为企业“走出去”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跨境支付结算服务。
七是深入推动数字人民币研发应用。积极对接中国人民银行,支持在沪建设数字人民币功能性主体,推动数字货币研究所在沪相关机构发展。持续扩大数字人民币在上海市消费、交通、政务、医疗等重点领域的覆盖面和使用规模。推动数字人民币在金融市场、航运贸易数字化、跨境支付等领域创新应用168配资,推进价值模式数字人民币应用,探索将上海打造成为全球金融互联网(Finternet)高地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网上实盘配资观点